两部门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—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

发布日期:2023-05-10 浏览次数:74

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、财政厅(局):

现将《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—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》印发给你们,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。

工业和信息化部
财政部
2023年8月10日

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—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

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、基础性、先导性产业,规模总量大、产业链条长、涉及领域广,是稳定工业经济增长、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重要领域。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更好发挥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工业行业中的支撑、引领、赋能作用,助力实现工业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,特制定本方案,实施期限为2023—2024年。本方案所指电子信息制造业包含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锂离子电池、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。

一、总体要求

(一)指导思想
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,强化问题导向、目标导向、结果导向,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,保持电子信息制造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,为工业经济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。

(二)基本原则

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。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,激发电子信息企业活力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,将市场机制和举国体制优势结合,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、相互补充、相互协调、相互促进的格局。

坚持有效供给与扩大需求相结合。统筹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着力释放国内市场需求,合理引导产业资金流向,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,不断提升电子信息产品供给质量水平,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。

坚持继承巩固与创新发展相结合。优化产业政策环境,巩固已有产业规模,推进产业国内梯度转移,稳住外贸基本盘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培育壮大新兴领域热点,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。

坚持立足自身与国际合作相结合。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循环,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深度嵌入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分工体系,保持对全球企业、资源的强大吸引力。立足自身资源,加强基础前瞻领域技术研究,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二、主要目标

2023—2024年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5%左右,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4万亿元。2024年,我国手机市场5G手机出货量占比超过85%,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市场份额超过25%,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450吉瓦,高端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,新增长点不断涌现;产业结构持续优化,产业集群建设不断推进,形成上下游贯通发展、协同互促的良好局面。

三、工作举措

(一)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,激发市场潜力

1.促进传统领域消费升级。依托技术和产品形态创新提振手机、电脑、电视等传统电子消费,不断释放国内市场需求。推动手机品牌高端化升级,培育壮大折叠屏手机产业生态,从优化成本、改善技术、加大适配等角度促进折叠屏手机生态成熟。以智能化、信息化手段服务全民体育健身需求,宣传推广智能体育典型案例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速问题,做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引导规范工作,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推广目录,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,持续提高试点示范工作规范化体系化水平。

2.培育壮大新增长点。

虚拟现实。落实《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(2022—2026年)》,紧抓战略窗口期,提升虚拟现实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,推动虚拟现实智能终端产品不断丰富。深化虚拟现实与工业生产、文化旅游、融合媒体等行业领域有机融合,开展虚拟现实典型应用案例征集和产业对接活动,推动虚拟现实产业走深走实。

视听产业。研究制定新一轮支持视听产业发展的接续政策,加快培育视听消费新增长点,促进车载视听、商用显示等新兴领域高质量发展,加快培育OLED TV、Mini LED、8K、75英寸及以上高端显示整机产品消费需求,引领彩色电视机新型技术发展,提升盈利水平。

先进计算。推动先进计算产业发展和行业应用,开展先进计算在工业、城市管理等领域应用案例征集和应用对接,举办先进计算技术创新大赛等活动,加快先进技术和产品落地应用。鼓励加大数据基础设施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,满足人工智能、大模型应用需求。

北斗应用。落实《关于大众消费领域北斗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》,增强北斗产业供给能力,打造大众消费领域北斗应用示范场景,提高北斗应用普及率,推动北斗产业化、市场化、规模化发展。

新型显示。面向新型智能终端、文化、旅游、景观、商显等领域,推动AMOLED、Micro-LED、3D显示、激光显示等扩大应用,支持液晶面板、电子纸等加快无纸化替代应用。

智能光伏。深入实施《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(2021—2025年)》,推动“智能光伏+储能”在工业、农业、建筑、交通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创新应用,发布第四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名单。

(二)加大投资改造力度,推动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

1.支持重大项目建设。充分调动各类基金和社会资本积极性,进一步拓展有效投资空间,有序推动集成电路、新型显示、通讯设备、智能硬件、锂离子电池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开工建设,加强能源资源、用工用地等生产要素保障,积极吸引各方资源,提升有效产能供给能力,力争早投产、早见效,带动全行业投资稳步增长。

2.推动产业逆周期升级改造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向高质量发展迈进,鼓励企业开展逆周期投资,增强产业竞争力。支持企业加快产线技术改造升级力度,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,提升中高端产品比重。

3.促进绿色制造和智能化升级。鼓励建设电子信息制造业绿色工厂,按照《电子信息制造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》开展绿色工厂评价,推进产业资源利用循环化,大力开发推广具备能源高效利用、污染减量化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功能的工艺技术和设备。面向碳达峰碳中和,推动光伏产业智能转型升级,支持智能光伏关键技术突破、产品创新应用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。推动LED产业升级发展,促进健康照明产品等扩大应用。

(三)稳住外贸基本盘,提升行业开放合作水平

1.稳定出口市场。引导电子整机行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,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例,打造品牌国际竞争力。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参加国际展览展示活动,引导企业抓住数字贸易机遇,持续推动出口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,深挖线上线下国际市场潜力。会同有关部门和重点省市助力企业用足出口退税政策,提高进出境物流效率,推动物流要素高效整合。

2.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。坚持扩大开放、合作共赢,持续优化外资营商环境,鼓励外资企业在我国扩大电子信息领域投资。在集成电路、新型显示、智慧健康养老、超高清视频、北斗应用等领域建立与有关国家(地区)间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。贯彻落实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利用光伏、锂电等产业外向型发展优势和全球能源革命机遇,开展双边及多边交流,推动国际产能和应用合作进程。


在线咨询
微信咨询
联系电话
131 2287 8081
返回顶部